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交易 > 正文

财通基金朱海东:打新应优选个股 定增收益增强策略值得关注

  • 2023-08-12 12:30:51 来源:读创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有关打新的讨论声再起。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参与打新的公募基金4784只,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占比83%,环比去年末下降近10个百分点,也是近五年以来打新参与度首次跌破85%。

在打新收益呈现较为低迷的市场趋势下,有哪些打新的迭代策略或升级策略可供选择?对此,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朱海东认为,随着询价新规落地后,机构投资者开始有选择性地参与打新,打新策略从“逢新必打”向“优选个股”转变,还可以通过定增、可转债等进行增强收益。

Wind数据显示,打新首日破发的最大跌幅相较2022年已呈现收敛趋势,但整体破发的比例依然维持高位。据Wind数据,最近三年上半年的新股首日破发率分别为1.54%、23.39%、20.81%。2021年上半年,259只新股上市,仅4只新股破发,单票最大跌幅为15%;2022年上半年,171只新股上市,40只新股在首日破发,单票最大跌幅36.04%;今年上半年,共有173只新股上市,其中36只新股在首日破发,单票最大跌幅21.67%。

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朱海东认为,由于新股破发率较高、打新对收益增强的效果相对有限、全面注册制提高了主板新股申购的市值门槛等因素,都导致今年公募打新参与率和获配金额有所下滑。在全面注册制的新环境中,“逢新必打”的策略不再适用现有的市场环境,打新策略对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定价能力和个券精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朱海东表示,打新策略是日常大家提到较多的一种给基金收益带来增厚的收益增强策略。然而近段时间从我们日常接触的客户需求来看,随着打新策略的回报吸引力逐渐转弱,客户、市场都在积极寻找新的进阶策略。

除了打新,朱海东认为,收益增强策略还包括定增、可转债等。这其中,定增投资作为一种具备 “折扣”的资产类别,如通过量化手段介入,或有机会相对有效、持续地获取超额收益。

比如定增量化对冲策略,传统定增组合为纯多头组合,在锁定期内的收益受期间市场涨跌幅影响较大,而通过股指期货的对冲,将定增折扣从组合Beta中剥离,使投资者在承担较低底仓波动的情况下力争获取定增股票的折扣收益。

又比如定增量化多头策略,投资者在可承受一定波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参与量化手段构建多头定增标的组合以力争获取收益增强,在长期向好的市场趋势下,通过量化多因子模型精研个股所构建的定增多头组合,有望从三个维度实现收益增强:一是市场整体β收益,定增标的以小票为主,所构建的组合β收益与中证1000、国证2000等小市值指数风格较为接近;二是通过量化手段构建多头组合“优选个股”时所获取的个股α收益;三是整体组合参与定增投资的所获取的定增折扣收益。

朱海东表示,由于定增股票有6个月的限售期,限售期结束之后定增股票解禁,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组合构建,因此,在最开始构建的定增标的组合并非是一个覆盖全年维度的组合,需要关注定增标的解禁、换仓以及继续投资时的组合稳定性。在投资初期,可以确定组合的行业分布和风格暴露范围,在全生命周期的定增投资中,尽可能保持组合风格特征和行业特征的稳定性。

从公开的产品公告信息来看,这些量化手段已被运用在财通基金的多只产品中。以财通稳进回报6个月持有期为例,2021年11月产品成立的当年即投资23宗定增,2022年参与41宗定增,今年以来已参与了24宗定增。同样,以被动指数增强策略产品财通中证ESG100指数增强在2022年参与了3宗定增。

以上几种打新迭代策略或者说打新升级策略的实现,其实都与财通基金的定增投资土壤相关。财通基金已深耕定增市场十年,全市场持续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为我们在组合投资时尽可能以较低比例的仓位、进行分散的定增量化投资、以及定增折扣的获取方面带来便利,我们得以在适度的投资组合规模下尝试定增量化策略的研发和创新,也让我们的策略具有相当的市场稀缺性。

审读:谭录岗

标签:

推荐阅读

财通基金朱海东:打新应优选个股 定增收益增强策略值得关注

读创 深圳商报记者陈燕青近日,有关打新的讨论声再起。截至7月15日,今

《春潮》习作教案(8篇)

《春潮》习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

探营青少年粤剧夏令营:聪明主动 会唱一两句就敢于上台

由广东粤剧院、广州市船说少儿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我是小粤迷——第

引江济淮配套工程合肥引江佳园二标项目全部封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华通讯员卢勇龙郭其炜吴姗8月10日,随着最后一方

iphone4 home键(iphone4home键失灵)

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iphone4home键,iphone4home键失灵很多人还不知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汽车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