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资料图片)
丨作者:村姑陈
《1》
每个人,都是矛盾的个体。
很多时候,言行互相矛盾,前后矛盾,知行矛盾……
就比如,即使过去了12年,依然有人在看《甄嬛传》。
大家像是拿着放大镜,仔仔细细,分析里面的故事和人物。
好比村姑陈写品鉴那般,从每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
一部电视剧,主角也好,配角也好。
要把角色演得有血有肉,一个有灵魂的人物,肯定不光只是正派一面。
嬛嬛是好人吗?似乎不是,她毒害了四郎,还给人家戴绿帽。
可她又是坏人吗?也不是,刚刚入宫的时候,明明单纯善良,只是被这深宫消耗干净了。
还有华妃,在所有配角中,亦正亦邪,最是双面。
还记得当年看的时候,对这个角色,又爱又恨。
直到最后,她陨落的时候,居然把占据内心的那点恨,都给了爱的一部分。
她的一生,桩桩件件,都比不过皇上赐给她的独宠欢宜香。
对后宫里的女人来说,或许没有比这个更残忍的了吧。
《2》
人是矛盾的,那茶叶呢?
今天来了一位新茶友,给我们提问。
他说,自己很喜欢喝茶时候回甘的感觉,但又很讨厌在回甘之前的苦涩味,问如何才能降低苦涩感,只留下回甘。
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本能。
再加上,市场上的产品如此丰富,极度“内卷”,自然是什么好喝就买什么。
然而,想要体验茶叶的回甘,就一定要先忍受浓烈的苦涩味吗?
当然不对。
苦尽甘来,与真正的回甘,有所不同。
实际上,苦尽甘来只是一种单纯的味觉反差。
当我们喝到了一杯极苦极涩的茶汤以后,整个味蕾都被瞬间麻痹了,而后,即使是去喝一杯无色无味的白开水,都觉得清甜无比。
也不仅仅是苦茶,包括黄连、苦瓜、中药等,生活中一切自带苦味的食物,吃完以后,都能获得“苦尽甘来”的感受。
还有一种更专业、更科学的叫法,叫作“感觉对比”。
人的身体上,具有很多细小的神经细胞,这些细胞是很敏感的,并且随着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
甘和苦,这两种强烈的对比,总是能引起大脑的兴奋。
但时间一长,灵敏度也会降低。
例如古人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刺激物对同一感官持续作用后,我们嗅觉的敏感度,就下降了。
同理,若是我们长时间喝浓茶、苦茶,味蕾的敏感度也会渐渐消失。
浓茶中,含有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它们过量释放到茶汤中,就带来了浓酽的口感。
另外,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茶客,还存在抽烟、喝酒的习惯,味蕾已经被酒精和尼古丁麻痹。
之后,唯有这种霸道刺激、浓烈涩口的茶汤,入口以后,才勉强觉得有茶味。
至于真正好茶的香清甘活、鲜甜柔和,反而喝不出来,只觉得茶味寡淡,无法接受。
《3》
为什么有的茶叶,喝起来苦涩感很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圈中流行过一句话:不苦不涩不是茶。
后来又演变成了,不苦不涩非好茶。
大体意思一致,言下之意是说,苦味和涩味,乃茶叶本味。
这种说法,不能完全否定。
因为六大茶类中的所有茶,作为山茶科、山茶属,原始状态都属于带芽叶的绿色植物。
后期经过不同的工艺,才成为了我们茶桌上的“茶叶”。
所以,叶片里的内含物质,离不了苦涩感的成分。
想想那些别的草药、中药,如果直接晒干了,煮成凉茶喝,基本都有苦涩感。
不过,重点来了。
茶叶的制作过程中,不管是白茶简朴的萎凋和干燥,还是武夷岩茶复杂的走水、摇青、炭焙,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去除青叶里多余的苦涩物质,激发茶香和茶味。
让我们茶客喝到的,是香气滋味丰富,层次多变,口感稠滑柔和的汤水。
但只可惜,就算是大神级别的制茶师,也无法彻彻底底地把它们驱逐出茶叶的身体里。
经过不断地精进,做到了最大程度地让它们流失、消解,并保留下有益物质。
正向理解是,茶叶的苦涩味,是基于身体基因诞生。
可千万不要觉得,苦涩味浓重的茶,才是好茶。
茶叶的三大物质,茶氨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它们一个主导鲜甜味,一个主导涩味,剩下一个主导苦味。
三者会同时存在于茶叶身上,只不过含量有区别而已。
品质好的茶,茶氨酸含量高,苦涩物质含量低。
喝起来就是鲜香醇爽,苦涩味不突出,甚至根本喝不出来。
反之,品质差的茶,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高,茶氨酸有限。
那么,我们冲泡以后,便会喝到一杯苦涩煞口,层次单一的茶汤。
《4》
真正的回甘,是什么感觉?
事实证明,不苦不涩的好茶,也能有回甘。
并且,这股回甘,是非常美妙,非常绚丽,让人回味无穷的。
所谓“回甘”,顾名思义,就是茶汤喝完之后,舌面上又涌现出了甘甜的感觉,甜丝丝的。
可见,回甘与单纯的茶汤带有甜感,其实是不一样的。
入口即甜,虽然能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但继续喝以后,或许会觉得太浓了,太腻了。
但甘,却是比单纯的甜味更高级的表现。
是茶汤咽尽以后,自喉咙里,自舌面上,升腾而起的,微微的甘甜。
淡淡的,细腻的,若有若无,忽远忽近。
如果是品质上乘的茶,回甘同时,舌面还会如同泉眼般,不断地涌出津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津”。
回甘与生津接连出现,还伴随着清芬的茶香。
口腔里仿佛在上演一部精彩的电影,剧情紧凑,此起彼伏,让人的心也随之震荡。
目前茶圈中,关于回甘形成的原理,比较受到大众认可的说法是:
汤水中丰沛的物质,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酶相结合,形成了一层分子膜。
这层分子膜,在短时间内,会包裹着舌面,阻隔味蕾与茶汤接触,如同是手机“息屏”了一样。
片刻以后,分子膜就会破裂,我们的味蕾重新恢复正常,且变得更加敏感。
彼时,若你喝到的茶汤中,营养物质丰沛,就能尝到回甘。
总之,这种绝妙的体验,非苦尽甘来能够简单形容和媲美的。
品质上的差异,决定了回甘的快慢、浓淡,以及持久度。
一款茶,有没有回甘,回甘能留存多久,都能从侧面体现出自身的品质。
《5》
老话说,日久见人心。
一款茶摆在面前,品质如何,是好是坏,光看外表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投进盖碗里,用沸水冲泡了喝,才知道真相。
最高级的表现,就是茶汤咽下后,回甘快速涌现。
清甜,而非齁甜。
回甘里的恬淡,氤氲着各个层次的香型,在每一冲的茶汤里,都展现出来。
从始至终,都没有缺席。
那么,就足以证明,这款茶的品质,是一级的。
空腹喝茶、深夜喝茶、喝浓茶、喝劣质茶,春节期间喝茶的四个禁忌
一喝茶就失眠,是平时喝茶量太少?还是泡茶时喝太浓?
看价格喝茶?看山场喝茶?你的喝茶水平,可能承载不起正岩茶
3个喝茶时常犯的错误,跟风喝茶不算啥,第3个才让人喝不懂茶叶
喝茶也有鄙视链?喝茶就喝老白茶,而且还是10年陈、20年陈的那种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标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每
1、去台达官网就可以下载呀。2、注册个账号。3、包括编程软件之类的都
生物质能资源清洁转化利用技术第2版,关于生物质能资源清洁转化利用技
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鲍聪颖安格)6月16日,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精心打造的
6月15日国家图书馆未举办活动声明近日,有不法分子假冒国家图书馆名义